4月8日,惠山区“AI智教融合:重塑课堂教学样态”研讨活动在无锡市西漳中学成功举办。
各初、高中骨干教师深入体悟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的实践逻辑,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之道。研讨活动是对《无锡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的深度践行,展现了惠山区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无锡市西漳中学程锦绣老师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程老师以自身真实经历创设情境,巧妙引入AI图片生成、视频生成、和志愿军战士“实时通话”等智能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林涛主任对程锦绣老师所执教的课堂给予充分肯定。为在场老师深刻解读了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林涛主任还提出三点建议:要高度重视,创新模式;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要注重实效,持续提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具,持续提升AI素养,真正做到为教所用、为学服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王心钇老师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分享自己在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助力古诗文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有什么“用”?人工智能应当怎样“用”?人工智能工具对语文学科教学的长远影响?王老师最后表示,愿以“五里一徘徊”的的探索姿态,积极在人工智能辅助下积极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度阅读与思维迁移。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张婷婷老师以《病毒与细菌》为例,进行经验分享。王老师展示了课堂实录,在课堂上,她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展示病毒发现史,并引导学生与DeepSeek开展一场“辩论赛”——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人机对话”,学生不仅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也在比较分析中意识到AI虽能提供观点,但不能替代人类的深入思考。课堂中,人工智能成为了探究的工具,而非答案的终点。
活动特邀专家苏州市第三中学的施黎伟老师作以《AI赋能教育创新与实践》为题,从多个层面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施老师指出,AI可有效支持教学全流程,包括备课、课堂、作业等环节,从而形成智能云教个性图谱。施老师特别强调,AI生成内容必须进行人工复核,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对AI生成内容进行筛选与加工,确保其符合教学逻辑与学科思维特性。
从政策引导到实践落地,从经验交流到专家引领,我们欣喜地看到:AI正逐步成为推动课堂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为惠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方向与有力支撑。
当粉笔与数据共舞,当黑板与云端交响,惠山教育正以AI为笔,书写新时代育人答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惠山教育将继续以AI智教为契机,在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