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心召开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专题学习会
时间:2023-01-24 12:14:12 阅读:3604

1月6日上午,我中心组织召开中层干部专题学习会议。

会上,中心主任顾军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等重要文件。顾主任联系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对文件精神进行了一一解读,同时在充分理解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就2023年关于教育信息化、教育装备等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随后,中层干部代表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思考,就学习收获进行了交流分享。

事业发展部主任 毛炜: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值得理论探索并开展实践检验的重要课题。上海市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其试点工作备受关注。上海聚焦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教育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教、学、管、考、评和研究、服务、资源、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10类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探索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基于5G的远端多点协作式教学,深化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和创新。

首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教育发展的转型;其次,它的关键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以技术进课堂并有效改善教学为切入点;再次,它以面向问题解决为战略,通过安全、科学和有效的发展来解决顶层设计与基础研究不足的问题;又次,它的核心是进入“课堂”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并以“学校”为基本单元、以“政产学研”为合作机制、以“基础研究—初步验证—推广普及”为工作方略,实现扎实有效地推进;最后,基础研究先行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提供了保障。

资源建设部主任 李新蓉:

2023年,一方面我们要着力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发展的意识和人技协同的能力,推动教师主动提升教育教学创新与变革的能力,应用网络工具及优质数字资源不断改进教学,运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激励教师参与教育资源生态系统共建共享,主动创造资源、使用资源和更新资源,将优质数字资源建设纳入成果认定。同时要加强校长及学校管理团队对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应用,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落实情况列入区域对学校的考核。

信息网络部主任 沈治国:

通过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专题学习获益颇多,主要体会如下:一是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是两份学习资料的共同目标;二是教育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全面优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三是整体设计、统一认证是有效的建设手段;四是打造教育数字基座,可以全面赋能各类教育应用;五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校(园)长教育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培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装备管理部主任 沈伟东:

通过学习个人感觉以下三点深有感触:一是平台化是“十四五”时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鲜明特点。建设新平台可以扩充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场景,在信息社会,所有的教育要素都集中在大平台上,平台上有很好的老师、教学效果好的课程供人们选择,更有助于促进真正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教育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未来几年,将会大力度推进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实现教育公共管理平台智能升级,建设智能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会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数据共享,逐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二是教学空间的探索与创新。教室开始班级授课制再到今天运用多媒体教室以来没有大的变革,传统的教室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二是与生活、社会的连接不够。所以智慧教育、智能教育,可以从教室做起:一是创新实验室,它是基于问题探究、能够满足培养高水平学习者能力的空间;二是学科教室,它能够体现以学科观念、学科思想和方法为指导,去构建起学科教学的情境;三是网络空间;四是创客空间。

三是数据智能驱动,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智能考评模式。新型考评体系可以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信息化记录为目标,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了考前数据一键批量录入、智能化排考,考中多机位录制安全存储,考后多样化阅卷和多数据校验等功能。

综合管理部主任 陈佳秋:

教育面向的对象是“人”,教育数字化转型后形成的新教育面向的对象是“未来的人”。因此,教育发展转型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转型,它是从“教”到“学”的转型,从为供给侧服务到为需求侧服务的转型。对于学习而言,将更加关注从结果到过程的变化。传统教育关注学生以成绩为表征的学习结果;新教育则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它基于数据关注学习过程,通过过程性数据收集与分析,为学生提供最优学习路径,并提供过程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

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苏文瑜:

学生资助应以数字化为基础,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从制定精准认定依据、优化工作程序、建立比对机制着手,精准识别受助学生,摸准底数、精准施策,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智慧资助”,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开展“隐形资助”。同时学生资助还需进一步推进各级资助系统集约优化整合,打破条块分割和数据孤岛,实现横向数据互通、部门协同,纵向业务联动、服务集成,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流程优化改造,提升全程网办率,推动“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 转化,全力推进资助申请“网上办”“指尖办”,实现从“可用”向“好用”“爱用”“常用”转变,提高学生资助服务社会能级,提升师生和家长的获得感、满意度。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的赶考路上,我中心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最新动态,精准部署实施无锡市“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扎实推进无锡教育数字转型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生态,用智慧教育赋能无锡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