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经开区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暨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活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无锡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卫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班动员讲话。 无锡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朱敏花在活动中回顾了经开区2024年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成果与经验,并对2025年的数字化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无锡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科科长李强为参会人员带来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操作培训和经验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操作流程及应用场景,现场演示了资源检索、课程下载、教学工具使用等操作,让教师们对智慧教育平台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此外,他还重点讲解了校级管理员的操作权限和相关工作任务,并对区域OA系统维护、流程搭建和区域NAS存储系统进行了现场使用培训,为教师们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融创教育实验室/STEAM教育创新实验室负责人钟柏昌教授,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与科学教育创新》的精彩讲座。钟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一代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背景、基本特征,以及课程建设的逻辑主线与分层进阶框架。他还探讨了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科学教育的转向和实验教学创新的方向,为教师们打开了通往未来教育的大门,引发了大家对教育创新的深入思考。 此次活动由无锡市教科院信息科技教研员史弘文、无锡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科科长李强主持,吸引了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教育局、无锡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分管领导和负责部门全员,无锡经开区各校园分管领导、信息化负责人、各平台管理员以及其他区县相关人员等约140人参加,现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无锡经开区在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无锡经开区将继续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推动教育事业在数字化浪潮中蓬勃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共同期待无锡经开区教育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多辉煌的成就!
2月27日,2025年春学期滨湖区中小学、幼儿园信息主任会议在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以“聚焦数字化赋能提升,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全区各校(园)信息中心主任及相关负责人共探AI技术与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合的教育创新实践,为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凝聚共识。 会议伊始,滨湖区教育局装备站钱耀刚站长作新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讲话。他强调,AI技术已成为教育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这一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摸清底数、以清单为路径明确方向、以实践为动力创新应用,以“先行者”姿态推动AI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场景。 会上,3所学校结合常态化工作分享了数字化、人工智能赋能提升的实践经验。无锡市胜利幼儿园依托本校实情,抓住问题症结、分析方法对策、踏实践行管理等方面,对各园区的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安全防护进行了经验分享。无锡市育红小学全程依托AI生成PPT,并联动数字人进行演讲,生动呈现数字化校园管理,创客课程开发、孵化学生创新项目的成果。无锡市滨湖中学聚焦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评价,展示了课堂AI分析系统的应用实况,分享了如何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智能辅助教师分析课堂、分析学情,精准助力教师成长。 会议最后,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研员陈露遥,就AI技术升格为学校教育变革的新质共同体,与常态化工作融合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利用AI、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数字化资源,赋能课堂教学变革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并结合常态化工作管理、网络安全,进行了工作梳理。 本次会议既为滨湖区各校信息化建设树立了标杆,也为新学期的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滨湖区将持续深化“AI+教育”融合创新,以技术赋能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2025 年 3 月 4 日上午, 2025 年度 “书香无锡・畅享阅读”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动员会议在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召开。市县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语委办负责人以及直属学校和市属民办学校语文学科负责人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伟东主持。 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朱卓伟发表讲话,强调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他对参赛师生寄予厚望,期望大家在比赛中展现风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随后,市教信和装备中心资源建设部主任李新蓉向大家介绍 2024 年比赛情况并详细解读 2025年线上比赛操作指南,为参赛单位提供清晰指导,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无锡教育电视台终身教育中心主任贡丹英介绍了 2025年无锡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细则。会议最后,无锡市教科院院长李青总结发言,梳理会议内容。她强调,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是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实践,希望选手们在诵读中 “越思越美”,深入挖掘经典内涵,讲好无锡故事、中国故事,展现无锡学子的文化自信与担当。 本次动员会议的成功召开,为 2025 年度“书香无锡・畅享阅读”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奠定坚实基础。各参会人员表示将积极组织、精心准备,以饱满热情和专业态度迎接比赛,共同推动无锡市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月27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召开2025年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无锡市新吴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试行)。 这是全国领先、全省首个贯通1-9年级的区级AI教育系统方案标志着新吴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突破性一步! 课程三大核心亮点:一是全学段贯通:1-9年级“螺旋成长”体系。从小学低年级AI初体验到初中生AI应用开发,课程按“感知→探索→应用→创造”四阶段进阶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与AI对话的成长路径!二是跨学科融合:解锁未来核心竞争力。打破学科壁垒!课程将AI技术与数学、科学、艺术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语音互动、图形化编程、机器学习实验等项目,培养计算思维、创新设计与伦理判断力,让孩子成为“AI时代原住民”。三是真场景实战:从课堂到社会的成长跃迁。引入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真实案例,联合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可参与开发“AI垃圾分类助手”“校园智能导览”等实战项目,让知识落地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四大能力赋能未来:智能思维——透视AI技术逻辑,练就“与机器共思考”的硬核能力;问题破解——用机器学习解决生活难题,做校园里的“AI小创客”;人机共创——掌握开源工具,让人工智能成为创作“超级外脑”;科技向善——在AI伦理辩论、社会影响分析中树立责任担当。 学段特色抢先看:1-2年级:玩转AI黑科技,通过智能音箱对话、AI绘画生成,开启“人工智能是什么”的奇妙探索。3-4年级:逐步引入“探索与理解”,借助图形化编程工具(如Scratch、Mind+)开展简单AI逻辑训练,例如设计智能分类程序或语音控制动画,培养学生的基础计算机思维和问题分解能力。5-6年级:变身数据科学家,用图像识别技术给校园植物建“AI身份证”,用机器学习预测天气。7-9年级:挑战创新开发者,基于开源平台设计“AI助老机器人”,在伦理研讨中思考技术边界。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局局长杨柳介绍:新吴区的人工智能教育不是“追赶技术潮流”,而是培养“能够驾驭技术、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数字小公民”。我们期待通过这份纲要,让学生既能用AI解决真实问题,又能以批判性思维守护技术伦理,更以本土实践通过开源社区间接反哺区域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小区域、大生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的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精品课”名单中,我市选送课程表现亮眼:131节参评课程中106节获评省级精品课,其中42节成功摘取“部级精品课”殊荣。入选课程节数创历史新高学科课程入选率居全省第一! 一起来看入选课程名单吧! 据悉,无锡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要求无锡市教科院、无锡市教信和装备中心形成合力确保遴选课程质量。本次遴选活动,由无锡市教科院提供教学指导,无锡市教信和装备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各县(区)教育局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在下一步工作中,无锡市教信和装备中心资源建设部将以”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为抓手,汇聚教科研部门优质课、精品课、德育精品项目等数字教育资源;深挖无锡特色文化,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专题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资源目录和资源地图,提升“支撑教”与“促进学”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使用效率,推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共享,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教育体系。
近日,梁溪区教育局以2025年《梁溪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进校园、进课堂创新行动方案》为指引,全面开启了一系列AI进校园、进课堂专题培训活动。培训以“让每位师生都能体验并运用人工智能”为目标,通过校级领导、研训员和全员培训三个层面的系统推进,为教育变革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师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开学伊始,梁溪区教育局分管局长邵华强与各校领导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路径。邵局从“教、学、评、育、研、管”六个维度,全面解析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并详细阐述了梁溪区推进AI进校园、进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 梁溪区计划在一年内重点打造“五个一”工程:建设1个区域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培育10所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校,提炼100个AI融合教学优秀案例,培养1000名AI应用骨干教师,以及培养10000名AI应用小达人。校级领导将在AI应用方案规划、基础环境建设、教师专业培训、教学实践创新以及家校协同等方面发挥关键引领作用,统筹推进、逐步深入,确保AI技术真正赋能教育教学,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为了实现“人人会用、人人能用”的目标,梁溪区教育局还组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全员培训线上活动。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陈江教授。陈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学辅助、内容生成、互动反馈和智能辅导等方面的作用,指出AIGC不仅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学习体验。陈教授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和掌握AI技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强调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重要性。 同时,梁溪区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研究中心教师团队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为老师们解锁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他们以实践案例的形式,分享了自己探索AI赋能的经验和体会。 此次系列培训只是梁溪教育AI进校园行动的开端。未来,梁溪区将持续深化培训,推动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为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教育迈向更加智能化、创新化的时代。